4、第四章

  第四章

  夜晚暮色四合,蚊虫围绕门前的柳树嗡嗡飞行,常父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

  常家的晚饭是油煎小香菇,裹上面粉,在油锅内煎至金黄,喷喷香。

  一家人就着暮色,开始用餐。

  常婶子缓缓摇动蒲扇,晃走被热气吸引过来的苍蝇。

  隔壁也在吃晚饭,时不时传来孩童的吵嚷,大人的怒喝声,和热闹的邻居相比,一家三口的常婶子家略显冷清。

  常婶子生过三个孩子,但是前两个孩子无论怎么留都没有留住,直到常睢出生。

  常睢小时候也体弱多病,大病小病不断。

  他们还以为常睢也会步了前两位哥哥的后尘,但是这两年常睢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他们看着健康的小儿子,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了。

  “幺儿今天采蘑菇真是辛苦了,来多吃点。”常父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见常睢吃得开心,便笑的眉不见眼的,给常睢夹菜。

  多吃点好,健健康康的。

  常父眉角的纹路随着笑容舒展,被晒了一天的脸红彤彤的。

  古代的农民最苦,常父三十出头的年龄,在常年的劳作下,看上去竟然和现代四十岁的人差不多,脸上是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常睢吃着碗中的饭,轻轻垂下眉眼。

  封建王朝,他不要做牛马,修仙世界,他更不要做蝼蚁。

  在男主面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已经做到,想要打倒自己的目的,他需要一个经常和男主接触的环境。

  “爹爹也吃。”常睢甜甜微笑,给常父夹菜。

  “好好好。”常父笑得合不拢嘴。

  常睢开心道:“爹爹喜欢吃,我明天还要去采,长大后,我还帮父亲一起种地,让爹爹不那么累。”

  摇晃的蒲扇微顿,常父脸上的笑容僵硬一瞬,眼神欣慰又复杂,“好幺儿多吃点,快快长大。”

  常睢微笑着将他们的反应收入眼中,如一个真正的小孩子,开始说起了今天上山采蘑菇的趣事,重点说起相和颂与宋小五。

  他说起宋小五猎的猎物,又说起其他人对相和颂的信服。

  常父常母一直用欣慰的眼神看着他。

  古代没有什么夜生活,吃完晚饭,天色撤店下来,家家户户眼上房门,躺在床上。

  在身体渐渐好了之后,常睢终于有权利拥有一件自己的房间。

  他躺在铺席上睡下。

  隔壁房间,常父常母两人还没有入睡,常母在灯下缝补衣衫,黄豆似的烛光摇曳,晃动着她的影子,笼上常父忧愁的眉眼。

  “唉,幺儿身体不好,以后没有办法种地可怎么办?”常婶子缝着缝着,忽然叹息出声。

  幺儿今天下山回来,脸色苍白得她忍不住心惊。

  这让她不禁又想起老医生曾经说的话,虽然幺儿的身体已经渐渐变好,但是他的身体亏空,以后不能做繁重的工作,否则很有可能旧病复发。

  常父脸上的皱纹也在常婶子的话中加深了几分。

  他显然也想起了大夫的话。

  大儿二儿死时的痛苦,幺儿病重时的绝望,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忆起了,他沉默地抽了口旱烟,默默不语,回忆起幺儿在晚饭时兴高采烈说的话。

  “娘,我今天看见了相大哥,他和村里的人都不一样,会说好多我听不懂的话,我以后也能像相大哥这么厉害吗?”

  寂静的房间只有影子摇晃。

  半响,常父幽幽问道:“家里还剩下多少钱?”

  似乎知道常父要做什么,夫妻间的气氛凝重不少,但常婶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把存钱的匣子拿出来,将其中的铜板碎银倒在床上,还是数起家中的余产。

  “钱差不多够了,我回头再多织点布。”常婶子低声道。

  “好,那明天我上街。”

  沉默的夜,在一颗颗的铜板中,两人做了决定。

  另一间的房间,老两口的的谈话声隐隐从隔壁传过来。

  躺在床上的常睢缓缓睁开眼睛,他知道常父去街上做什么。

  毕竟这是他一手策划的。

  两年前穿越到这里,他便一直为此刻铺路。

  他长大后,不可能做个农民,所以他这两年,他一边养身体,一边利用手机自学古代的书籍,并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向常父常母灌输他学习后的好处。

  封建时代的农民可没有学习才是出路的认知,他们只知道如果供养一个孩子学习,不仅损失了家里的劳动力,一年几两的束脩更会让这个家的存款掏空。

  使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而且农村一般也找不到较好的学习资源,有时候花了银子上学,只能学个之乎者的回来。

  所以常睢在日常对话,也不曾灌输父母什么远大的梦想,只让他们渐渐有个模糊的认知。

  ——他的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去学习的话,最起码能上镇上找个活计,不会太过疲惫。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