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云书城>书库>都市青春>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166章 寻名师,下乡任职等待考核

第166章 寻名师,下乡任职等待考核

  第166章 寻名师,下乡任职等待考核

  料峭春风掠过苏式教学楼的红砖墙,钱进和宋致远赶到了海滨大学的校门口。

  支下自行车,宋致远从校门口遥望里面熟悉的校园,喃喃道:“快十年了,一切都没变啊。”

  目光怅然。

  海滨大学校门口广阔但有些残破,门外宣传栏的橱窗玻璃已经破碎,里面贴了两张《人民日报》头版新闻:

  第一篇是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国家领导人在会上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是昨天的新报纸。

  8号开始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希贤同志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在两张报纸旁边贴了一份发展纲要,刚刚出炉的《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这两篇报道和这份纲要草案对于高等教育的建设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所有有识之士都从中看到了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新重视。

  看着宋致远有些忧郁的目光,钱进安慰道:

  “宋教授,您看看这两篇报道,我敢向您保证,像您这样的知识分子马上就能恢复名誉、恢复在大学的工作了。”

  宋致远闻言笑了起来,他想说什么,最后摇摇头说道:“在学习室很好,你这个校长很好,同学们也都很好。”

  钱进也笑起来,哈哈大笑:“我是什么校长?绰号是校长吗?”

  宋致远笑而不答,只是挥手说:“走,我带你去找苏老师。”

  苏老师,苏雅。

  这是钱进此次要找的英语老师,这次是给他自己找老师。

  苏雅情况跟宋致远等老师都不一样,她没有受到乱世冲击,一直在海滨大学里教书。

  所以想要聘请这样一位大学教师给自己当课外教师必然不是容易事,钱进很清楚这点,所以他做了准备工作,也针对性的带了礼物。

  很简单的礼物。

  此时已经是傍晚,正是学生们放学吃饭的时间,校园里一派繁忙。

  不少学生把铝饭盒塞进军绿挎包,从教学楼里匆匆忙忙跑出来往食堂狂奔。

  也有几个穿藏蓝工装的男学生站在大门口内侧写标语。

  他们已经用红油漆写上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这句话,此时正有一个削瘦男生用排笔蘸石灰水涂标语模子,接下来要写的是“解放思想”。

  但他偶然间一扭头手突然一抖,于是“放”的撇便有些波折了。

  戴眼镜的同伴急忙扯袖口去擦,呢料摩擦砖墙的沙沙声里响起他郁闷的声音:“老古你搞什么鬼?”

  老古可不管他,把手里排笔一扔兴奋的冲向钱进喊道:“嘿,钱校长、宋教授!”

  另外在涂字的学生们吓一跳,纷纷放下工作扭头看过来。

  他们昂头挺胸原地立定,接二连三的冲宋致远叫:“校长好。”

  但也有人嘀咕:“咱们校长不是姓赵么?怎么还姓钱了?”

  钱进看到削瘦男生后哑然失笑:“古立春?你考进海滨大学啦?”

  这是在他学习室里复习的一位同学,理科成绩很好,跟魏清欢比较熟悉,所以钱进对他颇有印象。

  古立春兴奋点头:“对,我考上了化学系。”

  他又开心的看向宋致远:“宋教授,您果然要回来……”

  “我们是来找其他老师办事的。”宋致远笑眯眯的打断他的话,“是你们钱校长要学习英语,我帮他联系一位英语老师。”

  “好了,古立春同学,你们忙吧,早点去吃饭,小心晚了食堂没饭了。”

  说完他拉了钱进一把,急匆匆的走向外语系教学楼。

  俄式尖顶的教学楼前,七八辆永久牌自行车歪斜靠在法国梧桐下。

  穿灯芯绒外套的女生抱着《许国璋英语》小跑来骑车。

  她扶起自行车一甩头,辫梢扫过树干新贴的告示——墨汁淋漓的“英语角本周日开放”底下,还残留着以前“批X批X”标语的暗褐色残迹。

  此时他们来的不巧。

  苏雅没在外语系的教学办公室里,宋致远打听后得知女教师去了二食堂吃饭。

  海滨大学在最近十多年里没有变化,宋致远对这座学校太熟悉了,顺利的带着钱进来了二食堂。

  食堂各个窗口正排起蜿蜒长队,白菜炖粉条的蒸汽在玻璃上凝成水珠,氤氲了后面“凭票供应”的告示。

  穿白围裙的打饭师傅敲着铁勺喊:“后面穿军大衣的别插队!粮票菜票举高点!”

  食堂里乱糟糟的,各种声音都有:

  “周同学,你帮我把教案捎到三教,今晚的自习课改成我的高数……”

  “这二简字真是乱七八糟,他奶奶个熊,我这笔记没法做了……”

  “你们有没有看三中全会公报?公报上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