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快结束了

绝不会搞那些事。我保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实现双赢。”

  此话一出,其他七人彼此对视后相继签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巨的笑容愈发灿烂:“合作愉快!”

  八人长舒一口气,勉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合作愉快!”

  八人原本是步行而来,却坐着马车离去。

  车厢内满载着大秦文化公司支付的十万贯版权费。

  张松拒绝了大秦书斋派来的车夫,独自驾车归家。

  见到吴巨立于书斋门前,张松抿抿唇,深深一揖。

  他内心充满感激,若非吴巨,他的作品恐难见天日,只能沦为朋友间的笑谈。没有吴巨,他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有这般成就!

  他登上马车,拉起缰绳,回首望向车内箱子,隐约可见铜钱特有的黄铜光泽。

  此刻的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新”,仿佛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从此,他也算是个有钱人了!

  往昔熬夜抄书的日子,那令他时刻焦虑的夕阳产业,终将远去。

  张松深吸一口气,顿觉神清气爽,斗志昂扬。

  “哈哈哈!回家写小说去咯!”

  猛甩缰绳,马车飞驰而去,渐行渐远。

  世人常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次日清晨,消息迅速传遍咸阳,众人皆知首批已有八人通过审核,但具体是谁、什么书名,则由某位“热心群众”曝光。关于版权费的传闻层出不穷,有说十万贯,有说二十万贯,甚至五十万贯。

  八位作者并未隐瞒与起点公司的签约事实,但也未公开具体金额,留给外界更多猜测的空间。

  不少人求证无果,却又好奇不已,遂向吴巨询问。

  吴巨答道:“一百万贯以下。”

  提问者惊呼:“真的?!”

  吴巨认真点头:“当然,二十贯也在百万贯以下!”

  提问者哑口无言。

  吴巨此番幽默回答,反而让版权费数额变得更加扑朔 ** 。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小说家因作品迅速致富,这一切皆源于他们的创作。

  这一现象在咸阳引起广泛关注!

  收稿公告及吴巨的话——特别是那句“先生们、女士们,渴望财富吗?若渴望,就来投稿吧!我把财富摆在那里了”——知名度急剧攀升。随后不断传出有人成功签约的消息,小说成为咸阳最热门的话题。

  若此时代有微博,这必定稳居热搜榜首。

  这极大地提升了作者及其作品的关注度,使小说“未播先火”!

  不久后,青石苑宣布《铸剑记》等四部小说已完成改编,即将上线,并推出“预订”功能,可提前购票。除《西游记》早已售罄外,其余四部小说的票也在半天内全部售出。

  同时,吴巨创立的起点公司正式入驻大秦书斋对面,首个编辑部门随即组建完毕,成员正是当日吴巨选定的那批人,同样分为三大组。

  无数梦想一夜暴富的人纷纷投身创作,大量稿件从各地纷至沓来。

  咸阳,这片京畿之地,秦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小说热潮”!

  遇到一些资料问题,需核实,将在凌晨或清晨补更。

  两日后。

  吴府内,吕凝正与她的闺蜜们共饮下午茶。

  “情况就是这样,因文人学子竞相创作小说,疯狂抢购纸张,如今大秦书斋不得不将纸价每刀上调两成!”消息灵通的王朱颜对一众闺蜜说道,她常被吴巨戏称是“军情九处核心成员”。

  “哇!”

  大家不禁咋舌。

  他们自然也听说过小说的火爆程度,却没料到影响如此之广。

  王朱颜望向不远处的吴巨,对他说:“吴巨,身为始作俑者,你难道没有想法要发表点看法吗?”

  吴巨放下手中的小说书稿,露出一张温和俊秀的脸庞,笑着说道:"评论?发表什么评论,没错!都是那样的!我吴巨对此事负责。"

  其实,当曾未央告诉他仓库储量告急时,他也颇为惊讶。

  战国版的“洛阳纸贵”?!

  他实在没料到公众反应会如此强烈。一方面,很多人确实怀抱着通过小说一夜暴富的梦想;另一方面,娱乐方式的缺乏也让人们对小说充满热情。

  当然,纸张价格的上涨其实是他的主意。

  仓库的货物储备虽然告急,但还能支撑一阵子,还不至于到需要涨价的地步。吴巨这样做不过是推波助澜,借此为小说造势罢了。

  这是个小营销手段而已!

  听到吴巨的回答,王朱颜不满地对吕凝说:"看看你家吴巨!"

  吕凝挺直了腰杆,脸上洋溢着自豪。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