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议论

  除却长安城的书院之外,当然也包括朝廷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

  但凡是在长安上学的学子,都能被两金制度惠及,奖学金什么的,是否能拿到手,就看学生们自己了。

  这个,朝廷可做不得决定。

  王德着人将奏章送出去之后,三省的流程走的相当顺利,当天下午,天子的诏令就送到了长安城各大书院当中。

  国子监弘文馆以及各大书院接到了天子诏令,纷纷开始张贴告示,宣布朝廷下发的关于书院的两金制度的实行。

  学子们闻讯,聚在告示栏前,无不欢欣鼓舞。

  贫困补助金什么的,他们不在意,倒是非常在意奖学金。

  这是陛下对他们这些学子,成绩优异的表彰。

  至于为数不多的条件困难的学子,在看到了贫困补助金的时候,则是激动的热泪盈眶。

  “陛下仁德!!”

  一名学子站在告示栏前,激动的握紧了拳头。

  “我能继续读书了。”

  天子诏令颁布出去,整个长安城里的读书人哗然,茶楼酒肆中,全是关于两金制度的议论。

  “陛下重视天下学子,重视我等读书人啊,这是惠及到所有读书人的好事。”

  “但是我听说,好像只有长安城这样。”

  “那也不错了,整个大唐有多少书院,多少学子,别说是陛下的内帑了,便是国库,也不一定支撑得住这么大的开销啊,眼下,能惠及长安,已经是个好苗头了,等到以后大唐国力强盛,朝廷富裕起来了,两金制度说不定就能向外推广开了。”

  “是是是,兄台所言极是,目前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不容易了,莫要忘了,贞观四年以前,朝廷的日子也不好过。”

  茶楼里,众人坐在一起,热络的聊着这个话题。

  而散布在长安城各处的百骑司,也负责收集长安城的风向动态消息,当天,这些言论,就送到了李世民的桌案上。

  晚上,李世民处理完朝中政事,开始看李五送来的消息。

  越是看,脸上的笑意越是止不住。

  包括泾阳县庄子上,学生们在看到两金制度的告示之后的反应,李世民也知道了。

  两仪殿中,李世民不由得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

  王德在一边伺候着。

  “陛下如此高兴,可是因为两金制度?”

  李世民点头。

  “恩,今天事情在长安城传开之后,反响很不错。”

  “怀仁这次,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两金制度的钱,不是从国库出,而是出自宫中内帑,也就是以皇帝的个人名义。

  这一推广,皇帝的名声,声望,不比打赢了突厥涨的少。

  李世民放下手上的奏章,抬起头,目光看向殿外深沉的夜色。

  心中欢喜,但是眼神里,却是丝毫不掩饰的野心。

  这件事,不好明面上大张旗鼓的赏赐怀仁,那就,暗里赏他些什么吧。

  李世民自己在心里琢磨。

  至于赏赐什么,眼下还没有什么头绪。

  一边的王德低声说着。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今日定下的,该去立政殿了。”

  李世民点点头。

  “对了,朕要和皇后一起用晚膳。”

  李世民笑了笑,起身。

  “走吧,摆驾立政殿。”

  “是。”王德应声。

  自己琢磨不出来,问问皇后不就是了,皇后肯定有主意。

  长安城里,诸多学子都沉浸在奖学金这件事当中,不为钱财,只是想要争一争这个优秀的名头。

  所谓文无第一,读书人,并不觉自己比别人差在哪儿,在书院当中,只要努力上进,没有什么不可能。

  一时之间,长安城中的学子们之间掀起了一股好学上进的风气,各大书院的先生们见此,也是老怀大慰。

  “这制度好啊,这制度可真是太好了。”

  “是啊,现在书院里的学子们,比起之前来,可以说是干劲满满了。”

  “这是好现象,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对咱们来说,也是一种肯定了。”

  “陛下重视书院对学生的教育,这是大好事。”

  两金制度诏令一下,不仅仅是学生们振奋,连带着书院的教书先生们,也感到欣喜。

  作为书院的先生,对于自家书院的学生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知道有的学生,可能有了贫困生补助金之后,对于他们的命运来说,就是一种改变。

  当老师的,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更好的出路。

  国子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