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可操之过急

  "陛下,"皇甫南辰起身道,"老臣年迈,该回府歇息了。"

  "舅舅慢走。"赵汝安连忙起身相送,语气温和,"这几日天凉,舅舅要多加注意身子。"

  "梁宇。"他又吩咐道,"让御膳房准备些补品,送去国舅府上。"

  "多谢陛下。"皇甫南辰笑着拱手,"老臣告退。"

  余谨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自从那日他去拜访过皇甫南辰后,这对舅甥之间的关系,似乎缓和了不少。

  记得之前,每次朝会上提到国舅爷,赵汝安总是一脸不耐烦。可如今,不仅言语温和,还特意嘱咐送补品。这变化,着实令人玩味。

  莫非是那日自己说的那番话,真让这位国舅爷回心转意了?若真如此,倒是意外之喜。

  毕竟皇甫南辰虽然年迈,但在朝中威望极高。今日朝堂之上,他一番话就化解了自己的困境,足见其分量。

  若是能让这对舅甥重修于好,对自己,对陛下,都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余谨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待皇甫南辰离去,赵汝安回到案前坐下。

  "坐吧。"他指了指身侧的椅子,"说说最近的进展。"

  余谨谢过,在椅子上坐定。他注意到皇帝的案头摆着一份奏折,正是今早吴庆年案的审讯记录。

  "吴庆年那边......"余谨斟酌着开口。

  "嗯。"赵汝安一边翻看着奏折,一边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他的供词已经足够定罪了。"余谨道,"这些年在吏部,他借着选官之机,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光是查实的赃款,就有百万两之多。"

  赵汝安手中的朱笔一顿:"死罪?"

  "跑不了。"余谨点头,"臣已经让人去查他在各地的产业了。"

  "韩承业那边呢?"赵汝安放下朱笔,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余谨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是自己怕了。前日主动来找臣,说要投诚。"

  "哦?"赵汝安眼前一亮,"所以今日你才有恃无恐?"

  "臣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余谨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这是韩承业交代的部分内容。御史台上下,几乎都被他收买了。甚至......"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还牵涉到户部的一些官员。"

  赵汝安接过文书,仔细翻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么说,"他放下文书,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今日卢颂和闻泽如此着急要人,是因为......"

  "正是。"余谨点头,"他们怕韩承业说出更多东西。"

  赵汝安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余谨安静地坐着,看着皇帝消化这些信息。

  "难怪了......"良久,赵汝安长叹一声,"难怪他们今日在朝堂上如此激动。这是要保住自己的人啊。"

  "陛下,"余谨正色道,"只要您一声令下,臣立刻就能对御史台进行肃清。"

  赵汝安看着窗外的天色,久久不语。余谨知道,皇帝是在权衡利弊。毕竟御史台一倒,必然会牵连出更多人来。

  "余卿。"赵汝安终于停下脚步,"你可知道,一旦彻查此案,意味着什么?"

  余谨默然。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卢颂、闻泽两党,根基深厚。"赵汝安叹息道,"他们在朝中经营数十年,党羽遍布六部九寺。若是彻查到底,怕是要掀翻半个朝堂。"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尤其是那些世家、望族,更是盘根错节。卢家、闻家,哪一家不是根深叶茂?他们的姻亲故旧,遍布朝野。"

  余谨看着皇帝的背影,能感受到他的忧虑。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赵汝安轻声道,"一旦开始彻查,就不是简单的贪腐案件了。这是要跟整个士族集团对抗。"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余谨:"朕担心,压不住这场风波。"

  "陛下。"余谨正要说话。

  "你别急。"赵汝安抬手制止他,"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但你想过没有,一旦开始清算,那些世家会如何反应?他们会甘心坐以待毙吗?"

  他走回案前坐下:"这些年,朕一直在削弱他们的权势。可就算如此,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若是闹得太过,怕是会动摇国本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