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采菌子

  送走了老村长,蒙小华拿了一个背篓去了神龙坡的后山。

  神龙坡的位置在小石村通往田家镇的必经之路上。

  流经小石村的小溪随着地形婉转,在流过神龙坡的时候,突然一个转折,溪流绕到了神龙坡的后山。

  神龙坡以山脊为界,蒙小华建房子和开垦梯田的一面相对要平缓得多,在村民们的努力下,现在不仅修了一条通往山顶的石板路。

  而且,正在蒙小华的规划下开垦梯田。

  而山的另一面却是另一番景象。

  越过山脊线,另一边有一片大约两三丈宽的荒草地。

  荒草地往外,则是一片坡度在六七十度以上的斜坡。

  斜坡上,长满了各种杂树和荆棘,以至于想要从这个方向上下神龙坡非常的困难。

  在杂树和荆棘间,有一条被村民们踩出来的小路若隐若现,通向山脚下的竹林。

  想要从这条小路下到神龙坡的山脚,必须抓住小路两侧的藤蔓和树枝才能稳住身体,否则,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要滚下去。

  这也是当时蒙小华当时敢将屋子建在神龙坡上的原因之一。

  如果从村子方向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只要守住上山的石板路,就能守住一家人的安危。

  倘若不能力敌,从后山的小路离开,敌人一时之间也无法找到她们的去向。

  后山的山脚和小溪之间有一两丈的距离,这片空间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毛竹。

  在春季或者冬季长竹笋的季节,偶尔有村民沿着小路下来砍竹笋。

  或者,在村民们缺少粮食的年月,在下雨之后到竹林中找能吃的菌子。

  走得多了,小路就是被这样踩出来的。

  蒙小华来后山,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点新鲜的菌子回家做菜。

  秋收以后已经下了几场雨,天气随着一阵一阵的雨凉了下来,山上的菌子也在雨后冒了出来。

  其他地方的菌子,早就被村民们捡拾一空,也唯有神龙坡的后山,在蒙小华买下神龙坡的山头以后,成了属于她的私人领地才会有没有被采尽的菌子。

  所以,蒙小华才在想吃菌子的时候沿着小路下来。

  说实话,她来采菌子的时机并不好。

  一般情况,村民们采菌子都是挑在雨后。

  再不济,也是挑在清晨有露水的时候出门。

  蒙小华下来找菌子,一方面确实感觉自己有点馋这一口了,来后山的竹林碰碰运气。

  另一方面,他也想下来看看后山是个什么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想到不久的将来,乞丐天子就要统一全国,到时明夏朝廷是战是降也不知道。

  不过,想想也知道,应该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直接投降吧?

  谁愿意低人一等,见到别人下跪啊。

  所以,现在一家人都要搬来这里了,她不得不为将来多打算一些。

  万一世道乱了,这条后山的小路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今她置办的那些产业都不重要,只要不落到歹人手中,背靠着系统商城,她就能让一家老小把日子过下去,还能过好。

  穿行在密集的竹林中,蒙小华一边打量着小溪两侧地形,一边寻找可能存在的菌子。

  别说,竹林中照不到阳光的地方,还真有遗留的菌子,蒙小华找了没多长时间,就在竹根下发现了一大丛能吃牛肝菌。

  粗壮的牛肝菌从层层叠叠的落叶中探出头,努力撑起顶上的菌盖,在竹林昏暗的光线下非常不起眼。

  蒙小华将完整的牛肝菌从竹叶下拔出来,顺便将菌盖在竹子上敲一敲。

  这是她前一世跟一个老人学来的,目的是为了让牛肝菌菌盖里孢子洒落出去,等条件合适的时候,能够长出更多的牛肝菌来。

  刚刚将牛肝菌收拾干净,她又在不远处发现了几朵白色的竹荪。

  相比起牛肝菌,竹荪的味道绝对更加受欢迎。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常被人们称为"雪群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冠于诸菌,堪称色、香、味三绝,是宴席上着名的山珍。

  同时,竹荪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

  当然,难得采到几朵野生竹荪,蒙小华不可能将她兑换给商城。

  现在有了村子里的小商队,她每天都能收获一笔商城余额,也就不差几朵竹荪这三瓜两枣了,当然是满足口腹之欲最要紧。

  好东西不嫌多,将几朵竹荪仔细的收进背篓,蒙小华又仔细的搜寻起来,希望还能找到其他竹荪。

  然而,这个愿望却落空了。

  蒙小华花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将整个后山的竹林都找了一遍,却只找到一些牛肝菌和竹黄菌,却没有再找到一朵竹荪。

  倒是在山脚下新发现了几种在商城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